疯狂小说 > 网游动漫 > 宦海龙腾 > 《宦海龙腾》第3卷 朗柳风云 第108章 大飞机的希望(第1页/共3页)

《宦海龙腾》第3卷 朗柳风云 第108章 大飞机的希望(第1页/共3页)

 热门推荐:
    叶玉灵出来,手里拿着两片车钥匙,萧宸笑道:“不会是一人开一辆吧?”

    “你就贫吧你,不就是赢我爸一局么,瞧把你得意的。”叶玉灵把钥匙一晃:“这是我爸的车钥匙,这是二哥的车钥匙。”

    萧宸自然知道这是问他坐哪辆呢,就微微一笑:“你二哥那车招摇了一点。”

    叶玉灵就把其中一片车钥匙往兜里一放,道:“我爸的车,恐怕更招摇一点吧。”

    “车牌是有点招摇,但车子不招摇,起码没那么醒目。”萧宸笑着,已经和叶玉灵走到一辆红旗面前。所谓“不到京城,不知道自己官小”,此时红旗的车在京城颇为常见,所以车自然是不招摇的,但那车头白底红字的京v字样,可就不那么低调了,更何况京v过后,那数字是那么的小。

    “话说,咱们一汽还是不争气啊。”萧宸望着车头前的那一抹红旗标志,忽然有些莫名其妙的感慨了一句。

    叶玉灵倒是明白萧宸感慨什么,笑道:“你三姑父就是一汽的老总之一吧,这话……”

    萧宸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叶玉灵却是到:“其实咱们华夏人就是这样,人家越帮,咱们越忙,人家不帮,其实倒也没什么做不好的,纵然需要一些时曰,却也比受人控制好。”

    萧宸点点头,叶玉灵却是把钥匙递了过来,很自然地道:“我不喜欢开车。”

    笑起来,萧宸接过钥匙,道:“那我来。”他倒是不觉得开车有什么不好的,这或许就真是姓别差距带来的不同,似乎大多数男人对汽车都会天生有爱好,萧宸虽然没有收藏癖,却也还是喜欢这样的速度机器的。也许正如一些人所说的,男人天生有“驾驭”冲动,不论是汽车还是其他任何事,甚至是对权力的向往,亦是如此。

    红旗轿车启动起来,缓缓驶出玉泉山,萧宸却接着先前叶玉灵的话道:“华夏人最不能依靠别人,其实[***]说得好,咱们华夏是个大国,靠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才能自力更生。外国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我们自然要海纳百川的吸收,但却也不能因此就搞洋文化崇拜,尤其是不能自己哭着喊着要当人家的雇工,知识产权都没有,怎么办得好事?”

    叶玉灵这时候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说到这儿,我想起来一件事。上次宁姐跟我说,好像张旭江他们现在正在空军内部策划个一件大事。”

    萧宸微微凝目,问道:“大事?”

    叶玉灵点点头:“嗯,大事,我猜得没错的话,可能是‘大飞机’的事情。”

    萧宸眼前一亮,心神为之一振!大飞机,无数华夏有识之士神牵梦绕的大飞机计划!

    虽然只是听叶玉灵随口一提,可是,就在这一刻,萧宸恨不得立刻给张旭江,这个跟自己交往不多的姐夫打个电话,不论他们的计划才只做到哪一步,不论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萧宸只想对他说一声谢谢,道一句辛苦。

    镜头还是回放到世元1980年9月26曰清晨,东方市北郊的大场机场。

    太阳尚未升起,辽阔的机场却是密密匝匝的人群,万余双眼睛锁定在机库大门。甲虫般的牵引车缓缓牵出一个庞然大物:流线型的机头抹着清晨的朝霞,驾驶舱的前风挡玻璃,就像一双大眼惊奇探望着外面的世界,浑圆的机身如同隧道开出的一列火车,高大机尾上则闪耀着巨大的五星红旗和一个醒目的红色标记——y10。

    她叫“运10”,华夏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客机,也是华夏历史上造出的最大飞机。

    全场的呼吸屏住了。

    “运10”的“处女飞”没有令人失望,启动发动机之后,开始在跑道上滑跑、加速,刹那间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如同大鹏展翅,轻盈自如。

    机场上万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那天,机场播放的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在人头攒动的参观者中,甚至有刚下手术台不久的工程师,身上挂着输液的吊瓶,执意要看为之奋战10年的“运10”试飞。

    “一支来自五湖四海的队伍,还没来得及‘排练’就被历史匆匆推上舞台,以敏捷而稳健、整齐的步伐,一炮打响,成功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大戏。”已经作古的“运10”总设计师马先生,生前曾这样评价华夏自主研制大型飞机的道路。

    全国为之沸腾……34年前,在东方市郊区,华夏开始了一项代号为708的工程——制造自己的大型喷气客机。那时,国家领导出访国外,都是乘坐租赁的外国航空公司飞机,外界评论华夏“尚未进入喷气时代”,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对一个大国而言,这是多么深入骨髓的讽刺!

    1970年8月,国家正式下达文件,这项工程便被以文件下达的年月命名为708工程。来自全国航空工业300多个单位的各路精英被调集参与研制任务,以后该机被命名为“运10”。

    “运10”是我国飞机设计首次从10吨级向百吨级冲刺,这种量级的放大和跳跃会出现“尺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