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网游动漫 > 官运 > 第二卷 初露峥嵘 第162章 急赴香港(第1页/共2页)

第二卷 初露峥嵘 第162章 急赴香港(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林锦鸿与吴媛媛并肩向石门村而去,其他的人全跟在后面,长长的一群人,看上去颇为壮观,林锦鸿突然停下了脚步,向郑伯希道:“让其他人先散了吧!这样走着也不是个事儿!”郑伯希闻言满点头,转过身向众人说了几句,后面跟着的众人只好转身离开。虽然他们也想跟在领导身后,如果有机会露面,那最好,即使不能在领导前露脸,跟在身后总是件好事吧!只不过现在看起來不行了。

    他们不情不愿的离开后,林锦鸿身后只剩下赵铭相、郑伯希、陈乡长、刘旺福和吕庆兴四人,人数少了许多,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前呼后拥,林锦鸿也沒办法:“老郑,我们去祠堂看看!”林锦鸿吩咐道,祠堂据说是整个石门村最古老的建筑了,既然要看,当然是先看看这个,存在上千年的建筑,并不多见啊!林锦鸿想想都有些兴奋。

    “好的,书记!”郑伯希忙道,一行人遂改了道,往旁边的小道而去,小道是名副其实的小道,只能供两人并排通过,而且还要稍稍挨着一点,要不然肩膀就会擦到旁边那满是青苔的石墙,吴媛媛怕自己的洁白色职业套装擦到石墙,便向着林锦鸿这边靠拢,顿时一阵幽香直向林锦鸿的鼻中冲去。

    约四五分钟左右,林锦鸿见前面四五米远有一座木石结构的建筑,门口摆着一对石狮,怒目圆瞪显得威风凛凛,石狮中间是三级洁白晶莹而宽阔的台阶,竟然沒有青苔,看上去很是干净,台阶上是一道朱红色木门,估计年代久远,朱红色已经褪了不少,略显斑驳,门上镶嵌着两个铜色的门环,上面沒铜绿,而且显的有些光亮,估计是经常有人來开门的缘故吧!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刘氏宗祠,下面的落款是至德三载,林锦鸿愣了愣,指着这块匾额道:“这块匾额真的是唐肃宗李亨时期的,恐怕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吧!怎么可能保存的这么完好!”据林锦鸿所知,唐朝时期保存完好的只有晋省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沒想到林书记对历史方面还这么有研究,我看到这匾额就想不出它的时间,后來还是翻历史书翻出來的,真是惭愧!”吴媛媛在后面笑道,她这话一出,后面的几人更是不好意思,赵铭相倒是经林锦鸿提醒,马上想起來了,饶是如此还是感觉不好意思。

    后面的刘旺福上前几步,轻声解释道:“林书记,据记载这块匾额确实是唐朝的东西,而且经过市、县文物局的领导检验过了,确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林锦鸿点了点头:“好啊!挺好的,这是华夏的瑰宝,你们要好好保护,不能弄丢了,成为华夏文明的历史罪人,走,我们进去看看!”

    刘旺福忙上前,从裤腰带上解下钥匙,打开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推开门后站立一旁,向林锦鸿等人做了个请的姿势,林锦鸿进了大门,一阵古朴的气息迎面而來,只见正对着大门是一道影壁,影壁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花草鸟兽,也有麒麟凤凰,影壁最中央处是个篆体“刘”字,这道影壁应该经过修缮,有些地方缺角了不知道用什么东西粘上去的,而且各种图案的雕刻有些地方深,有些地方浅,颜色也不大一样。

    林锦鸿四处逛着,这个修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祠堂,与林锦鸿想象中的残垣破壁的景象完全不同。虽然经过不同年代的修缮,但是能保存如此完整,还是令林锦鸿大吃一惊,他对石门村旅游业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

    从祠堂里转出來,林锦鸿又去其他年代比较久远的民居转了转,上次的匆匆一别,只觉得石门村穷,还來不及细细品味石门村的特点,经过这一番的转悠,林锦鸿才明白石门村的文化底蕴之深远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出來的,要想真正的品味石门村的文化,要静下心來,才能体会到这种底蕴,一行人回到石门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大家各自掏烟点燃,也顾不得吴媛媛这个女人的存在了。

    “林书记,我这里有份文件,想必你会感兴趣!”吴媛媛微微咳嗽了声,几个男人不好意思的忙掐灭手中的香烟。

    林锦鸿也不例外,他歉意的一笑,从吴媛媛手中接过文件:“不好意思,烟瘾犯了!”说着翻开文件,文件是吴氏集团关于投资石门村,在石门村兴建古村落旅游基地的方案,林锦鸿粗粗看了几眼后合上文件:“石门村属于大津乡,县委会全力支持基层单位的建设!”

    吴媛媛愣了下后继而一喜,林锦鸿的意思是要让自己跟大津乡乡政府直接讨论,与大津乡直接讨论,当然与比与新康县讨论要好上许多,吴媛媛看向大津乡党委书记郑伯希和陈乡长两人:“郑书记、陈乡长,你们两位怎么看!”

    郑伯希正待回答,林锦鸿的手机铃声响起,打断了他的话,林锦鸿说了声不好意思后起身出了村委会办公室,在外面找了个僻静处,林锦鸿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來罗非焦急的声音:“领导,不好意思,我让您失望了,考察团出事情了,有几名成员在夜总会被香港警察抓了,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情况,警署的人不让我们探视那几个被抓的同事,而且在明知道我们身份的情况下,也不告诉我们抓人的理由!”

    林锦鸿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