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都市言情 > 两晋烟尘志 > 第十三回 丹枫霞林玉龙讲武 黄花小店蛇蝎逞威1(第1页/共2页)

第十三回 丹枫霞林玉龙讲武 黄花小店蛇蝎逞威1(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话说当日刘吟风正在指点卫瑾石勒二人剑法,刘吟风道:“无论剑法拳法刀法枪法,十八般兵器皆有相通之处,其内修之法一也。何谓内修,即内劲的收发与武学的境界领悟。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以,提升内劲,与巧妙自如地收发内劲,这是练武之人必须的。有了高的内劲修为,加上精妙的招式,于武学便可跻身二流了。”

    二人问:“那如何才能进入一流呢?”刘吟风道:“这便要武学境界的领悟,武学境界的领悟不但可以提高你的内劲,精化你的招式,还能使你整体变得灵动不拘泥于招式,能让人成为一个哲人,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去做人。”

    卫公子从未想到习武竟还可修身,听得更加专注。石勒却大是不解,问:“师父,那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境界呢?”刘吟风笑道:“这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了。不单要点滴积累平日实战中的经验,也要从生平中点滴体会,观大千世界之万事万物,法于自然也。”

    石勒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师父,那到底怎生提升境界呢?”刘吟风笑道:“不是说了吗?要*自己去领悟。所以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时间还早,路还长,以后慢慢领悟吧。来,我先教你们这套破影剑法。”

    刘吟风捏定剑诀,手一伸,臂直如线而稳如山,手与剑柄皆未动,而剑尖如龙蛇乱窜,颤出数十朵剑花来。二人都喝彩。

    刘吟风道:“这便是要内劲的巧妙收发,而要真正能破影,不被假象所惑,便是看你的领悟。本门将境界分为三重,最初者为破影,中者为灵动,最上者为惊寂。破影指能看破对方的意图,不为假象所惑,做到知己知彼;而灵动则是意随己出,剑未到而神先到,人剑合一,化有形于无形;而惊寂则要天人合一,化无形为有形。”

    石勒道:“师父,那你就教我们领悟惊寂吧,这破影剑法是不是太浅了?”

    刘吟风笑道:“我已说过,剑法无所谓深浅,只有境界的不同才能将相同的剑法分出深浅来,而境界的提升是*自己的领悟的,我只能从旁点拨而已。你们休小看了这套破影剑法,它能助你们更快窥得破影的门窍。想当世绝半以上习武之人尚未窥得破影的境界呢!”

    卫公子好奇问:“师父,恕弟子冒昧问一句,你的境界到了第几层了?”石勒道:“师父当然已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刘吟风摇了摇头,道:“惊寂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要有天生的慧根与后天的磨合而成的大智慧!先师说他也是一次机缘巧合,就像天降灵光一般顿悟的。如今我已是徘徊了许多年,也尚未窥得惊寂的门径。”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刘吟风道:“好了,开始练剑。”将心法口诀说了一遍。又道:“来,你们用手中的剑来击中我的剑。”先是颤出三四多剑花,渐渐地剑花越来越多,逐步练出他们的眼力。

    此时,突然听得玉兔嘶叫,石勒道是马饿了,刘吟风道:“玉兔自己会觅食,它才不会饿了叫呢。它叫定是有老朋友来了!”三人一路赶过去,遇见了北狼的坐骑赤驹,刘吟风道:“你们师伯来了。”

    正说之间,忽一个黑影从林间一闪而过,与刘吟风兵器相交,铮地一声。卫瑾石勒从未见过如此如影如魅的身法,皆探头想看个究竟,却半晌不见了动静。刘吟风道:“你们别过来!”

    正说之间,那黑影一闪而至,瞬间在刘吟风头顶幻化出一圈身影来,铮铮铮,二人刀剑相交,迸出阵阵火花。忽然,刘吟风身形腾起鱼贯而出,那人也是身形腾起鱼贯而出,如两支飞矢。

    如此相撞则必会两败俱伤,卫瑾石勒情急,叫道:“师父小心!”只见二人双臂如鹤展翅,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分明地挪腾出两个身形来,砰地一声,二人如纸鸢一般轻盈地各自退开。

    刘吟风如落叶般双脚着地,脚不生尘,那人也如飞鸟一般立于树枝上,连树叶都未动。卫瑾石勒失声道:“孤鹤双飞!”

    树上之人大笑道:“果然是我门弟子了,只不知修为如何!”说着,手一劈,一截树枝咔嚓断掉向二人飞来。

    这一下来得太突兀,卫瑾与石勒忙伸双掌相接,知道对方劲力大,想以四两拨千斤之法将其旋开,但这力道确实太沉,将他二人压翻在了地上。

    刘吟风道:“他们修为尚浅,师兄就别再试他们了。”招手叫他二人过来拜见师伯。

    二人长揖到地,道:“弟子卫瑾、石勒拜见师伯。多谢师伯适才教诲。”北狼道:“休要俗套了。说是谢我教诲,不知肚子里如何骂我呢。”

    二人连道:“弟子不敢。”二人暗暗探脑想看看北狼样子,但他却被树荫遮着,不大真切,且似乎戴着面具,更觉诡异。

    刘吟风道:“师兄许久不见,想是悟得惊寂了?”“悟没悟出,看看我的惊寂宝刀便知!”他说着将手中宝刀掷出,向着刘吟风飞去。

    刘吟风以剑接住刀,那刀便绕着剑身飞转,刀与剑皆霞光闪闪,甚是刺眼。刘吟风道:“师兄何时将七宝刀改名为了惊寂?师父曾言:‘功成于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