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科幻小说 > 初唐小闲人 > 章节目录 第307章 念头通达(第1页/共2页)

章节目录 第307章 念头通达(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贞观六年的腊月,江南的三季稻迎来了第三次大丰收。

    至此,三季稻的参考数据也逐渐成型。

    三季稻,理论上可一年三熟,但实际上江南的稻种种植三季,用了一年零两个月。

    也就是说,三季稻实际种植起来,在江南想要做到一年三熟还是有点困难。

    两年五熟,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

    至于为何三季稻做不到一年三熟,李让也带着纨绔们总结出来了几方面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也是占比最重的原因,还是人手不够。

    没错,就是人手不够。

    三季种植,三季收获,现在三季稻的生长时间已经有了非常标准的参考数据。

    夏季粮的生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秋季粮的生长周期略长,但最多不会超过三个半月,冬春两季的

    粮食生长周期最长,但也就是四个月左右。

    所以,粮种的生长周期上没有问题。

    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在于人手。

    因为劳作的人手不足,导致了每一季粮食的种植和收割都需要耗费掉大量的时间。

    以贞观六年的夏粮和秋粮为例子,夏粮是七月份开始收割,但秋粮落地之时,已是中秋。

    这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被浪费掉了。

    如果有足够的人手,完全可以将这个过程压缩到半个月左右。

    但江南的人口就那么多,大唐的人口就那么多,这是硬伤,李让也没办法。

    其他的经济也好,粮食也好,李让都可以想办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爆炸式的增长。

    唯有人口的增长,李让是真没办法。

    一个新生儿从呱呱坠地长成一个壮劳力,至少需要十六年的时间。

    李让就算再牛逼,也不可能缩短一个人成长所需要的时间。

    所以,尽管李让已经找出来三季稻无法做到一年三熟的原因,却也只能被动接受三季稻没法子做到

    一年三熟的事实。

    “上天啊,给个面子,让大唐多些人口吧!! !"

    贞观六年的最后一天,李让非常虔诚跪在供桌面前,朝昊天上帝行五体投拜大礼。

    元夕请神敬奉天地君亲师的时候,其实也是凡人向上天祈愿的日子。

    往年,李让对此不屑一顾。

    但今年,他比任何人都要虔诚。

    他只盼大唐成婚的新人,个个生儿育女,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嫌少,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不嫌多。

    没法子,没人手,想干啥都干不了啊。

    明明能一年三熟的稻种,只因人手不够,只能做到两年五熟,硬生生的损失了一整季的粮食。

    那是一季粮食,五百万石啊。

    李让的心都在滴血。

    况且,就算不谈粮食的事情,没有人手,江南这个地方再大,再好,他也开发不出来啊。

    所以,李让只能将希望寄予上天。

    拜完神灵,李让起身,不由得暗叹口气。

    府中下人见李让兴致不高,也就没了过节的那股子兴奋劲。

    信步走出了供奉香火的灵堂,李让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带着几个老婆孩子出门逛一逛。

    总归是过年嘛,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心情影响了所有人的情绪。

    说干就干,李让回到后院换上一身冬衫,吩咐陈一牵出牛车,便带着几个老婆出了府门。

    元夕作为一年的终点,百姓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全民狂欢的日子。

    扬州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呼朋唤友的游人,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以及售卖各种吃食的小摊。

    更少不了站在楼上以团扇掩去皓齿与琼鼻,只留一双眼波流转,期冀与往来恩客一眼万年的姐儿。

    感受着街道之上的嘈杂与热闹,李让的心情忽然就明媚了一些。

    金城坐在李让身旁,目睹李让的眉头从紧皱到舒缓,不由得轻声开口建议道:“夫君,你真该多出

    来走走看看的,老是待在家里,人都傻了。"

    如果是以往,李让一定会反驳金城一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但今日,坐在牛车之上,看着世间万象,李让忽然觉得金城说得不错。

    他确实该多出来走走。

    来江南那么久了,他竟然还没有完整的逛过一次扬州城。

    他就在扬州,尚且不知扬州全貌,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明明他在没有到达江南之前,对于江南是心生向往的。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他对江南确实是向往的,不然他根本不会去记那么多与江南有关的诗词。

    不止扬州,还有把江南风流这四个字具象化的建康城乌衣巷,还有秦淮河上夫子庙,还有闲敲棋子

    落花灯。

    但他来到江南之后,反倒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