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科幻小说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章节目录 第101章 后流贼时代的京师防线(第1页/共2页)

章节目录 第101章 后流贼时代的京师防线(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乾清宫内,崇祯刚要躺下休息,内阁首辅李邦华坐着轿子来了。

    “信上写了什么?”崇祯径直坐了起来。

    能惊动李邦华的消息,大概率是真消息。

    “蓟辽总督王永吉率领五千关宁军奉旨勤王,预计明天早晨到达京师城外!辽东总兵吴三桂率领一万关宁军奉旨勤王,此时已到达玉田一带,预计三日后抵达京师!”

    呼…

    崇祯松了口气。

    还好,虽然吴三桂和王永吉来的慢,但终究是来了。

    京师被围五天,他们是第二支勤王的大军。

    “朕知道了,到时候直接让他们进城吧!具体查验身份的事,你们兵部负责。”

    李邦华犹豫片刻后说道:“陛下,按照朝廷的规矩,勤王大军不能入城。臣的意思是让他们在城外扎营,与流贼野战!”

    明朝有制,勤王大军不能入城。这个制度应该与朱棣造反有关,所以无论勤王的是不是王爷,都不能入城。

    这也是己巳之变时明军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

    “规矩?”崇祯苦笑一声,水晶都快被敌人偷了,还特么搞规矩。

    “朕让唐通入城时就已然破坏了规矩,再破一次规矩又有何妨?他们千里奔袭,本就没有带辎重,此时让他们在城外扎营只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邦华皱着眉头想了想,点头同意。

    规矩是约束人的,不是约束皇帝的。

    能约束皇帝的从来都不是规矩,而是皇帝自己。

    “李阁老,你觉得关宁军来了,流贼会退兵吗?”

    李邦华摇头,意思好像是说不会退兵,又好像再说不好说。

    “说话。”崇祯有些不满。

    李邦华这人怼人的时候说的话能怼死人,和他闲聊的时候反而不敢说了。

    “臣以为,流贼会退守宣府。”李邦华认真分析道。

    “说说看。”

    李邦华点头,“宣府乃我朝九边重镇之一,进能觊觎京师,退能退守大同,属于进可攻退守守的地方。”

    “居庸关虽然易守难攻,但距离京师太近,流贼不会在此处停留。”

    “所以臣以为流贼如果退兵,会退守宣府。”

    崇祯点头。

    形势确实是这么个形势,意料之中,不会有意外。

    当然也不排除李自成会退守大同。

    “李阁老,知道朕到底想问什么吗?”

    “知道,陛下想问流贼退兵后,京师防线该如何布置!”

    对喽!崇祯高兴的一拍大腿。

    崇祯考虑的是,后流贼时代,北京城的防线该如何布置!

    皇太极能屡次进关,靠的可不是什么骑兵和大炮,而是蒙古人的消息。

    明崇祯元年二月,皇太极亲率精锐在敖木伦闪击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一千余人。九月,又率满、蒙军征察哈尔,追至兴安岭获胜而归。皇太极击败察哈尔蒙古后,知道了几条进关的路线。

    路线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合适的位置在长城上挖洞,随后钻洞进关。

    李邦华早就有所准备,他伸手从袖子里拿出一封题本,递了上来。

    崇祯没心情看,直接问:“李阁老有话直说,朕现在不想看。”

    “是!”李邦华清了清嗓子。

    “守卫京师的重中之重在于蓟州镇!”

    “蓟州镇距离京师三百里,往东可以支援山海关,往北可以守卫喜峰口,往西可以支援京师,居庸关,甚至宣府!”

    “崇祯二年,就是因为蓟州镇武备松弛兵力不足,才导致建奴以夷(指蒙古)为向导,通奴入犯中原!”

    “臣以为在蓟州镇屯以重兵,不但能震慑建奴,还能拱卫京师!”

    “只是……”李邦华的话说了一半,不说了。

    崇祯淡淡一笑:“李阁老是信不过朕?还是信不过大明?有话直说!”

    “只是关宁军太少了,驻守山海关就无法驻守蓟州镇。”

    崇祯明白了李邦华的意图。

    他想调关宁军驻守蓟州镇,但又怕被调走一部分人后,剩下的人守不住山海关。

    “李阁老想多了,朕会用关宁军守山海关,但不会用他们守蓟州镇。”

    “难道陛下信不过他们?”

    崇祯没说话,而是轻轻点头。

    有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前他对内阁说的那些话已经够明显了,宫里人多耳杂,以后那种话能不说尽量还是不说为妙。

    他不是信不过关宁军,而是信不过吴三桂。

    这种政治投机犯只会为自己考虑,他效忠的也不是大明,是他自己。

    不过。

    大明朝和他这位皇帝能用可用的人实在太少!

    对于关宁军的态度是可以利用,不能重用。

    用他们守山海关,但不会用他们守京师。

    历史上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