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侦探推理 > 一曲雄歌,我唱尽华夏巍巍龙魂 > 章节目录 第114章 首期直播助农尚未结束,五期后的存货都买光了!(第1页/共2页)

章节目录 第114章 首期直播助农尚未结束,五期后的存货都买光了!(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他在那里久久伫立,心中想着,有了这株水稻,带回去,老百姓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袁龙平:“我还有工作,你们慢慢参观。”

    此刻,袁龙平的心中,也只有他的超级稻,多做一次实验,这世上就会少几个挨饿的人。

    方野:“谢谢院士,您多保重。”

    宋应星目送袁龙平回去工作,转过头来对方野说:

    “也要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三百年后的天工开物,这是我最想看到的。”

    方野:“其实,我们要谢谢您,给我们后世,留下了这部《天工开物》。”

    “您的书后来,流传到了国外,被翻译成十几种不同国家的语言。”

    “被世界誉为,华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听到这里更是高兴,这正是他创作这本书时,心中所期望的。

    宋应星:“太好了,天下人衣食富足,梦想成真了,我,无憾了。”

    他眼中满满的,梦想得以实现的轻松与愉悦。

    而方野凝望着这位来自三百年前的伟人,喉咙哽咽,久久不能言。

    方野与宋应星相互作揖,彼此都懂,看到世人衣食富足,是所有华夏祖先共同的期望。

    这一刻,全部都实现了。

    他们,无憾了。

    方野:“宋先生,请您放心,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宋应星点头,如此,他真的放心了。

    他捧着这株水稻,看着后世的华夏盛世,坚定的走向时光之门。

    方野在身后,依然保持着作揖的手势,望着宋应星远去的背影。

    用目光在身后目送这位伟人,回到属于他的时代。

    宋应星走入时光门前,依然在感叹:

    “天下富足,禾下乘凉,了不起,了不起啊!”

    ......

    宋应星带着这株水稻,走回到书房,回头与方野相望,拱手作揖。

    这是两人隔着时光隧道的告别。

    宋应星那头,书房的门缓缓关闭。

    方野这头,大幕也徐徐落下。

    空中的全息投影,展开金黄色的书卷。

    书卷中的字迹,正是《天工开物》全书的介绍。

    ......

    助农直播的演绎部分,到这里就完美落幕了。

    观众席的掌声,绵延了数分钟。

    王台长在后台,一边盯着直播的数据,一边盯着观众下单的数据,一边要监控节目的质量。

    一时间,他竟有些羡慕陈导。

    可以沉浸式的,投入到后台的节目制作中,与这个精彩绝伦的节目,融为一体。

    而自己总是被各种飙升的数据,扰乱思绪,虽然这数据高得惊人。

    他整个人处于很分裂的状态,一方面,工作人员报上来的数据,让他十分高兴。

    他不得不分出精神,为数据的疯涨喜悦。

    另一方面,他为方野,这个从未做过节目的年轻人,第一次出手,就能做出这样一档精彩的节目而出乎意料。

    第三方面,作为阳视台长,看到这样一档节目,在自己的任期内呈现给所有观众,他更是喜出望外。

    最后,作为观众之一,他多么希望,抛下手中一切工作,认认真真的在台下,享受这档精美绝伦的大型舞台作品。

    各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心中交织,不管是哪一个,都足以让他高兴很久。

    在方野刚刚开唱《稻香》这首歌时,数据人员就发来喜报,已经卖出了五百单大米!

    王台长知道,在阳视这档《典籍中的华国》,《天工开物》篇上架的这款五常大米。

    价格其实不便宜,但是为什么不去压价,不去给观众带来更便宜的大米呢。

    因为谷贱伤农,如果让大米彻底没有了利润,农村就会没有人种地。

    这也是在后台,他与方野商量上架哪款大米,以及如何定价时,方野给出的建议。

    但又不能让大米的价格很贵,因为要对消费者负责,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种植水稻的农民,阳视帮助他卖出一千袋大米,他家孩子一年上大学的钱、生活费的钱、老人吃药的钱就都够了。

    王台长深深记得方野的这句话:

    “扶农助农,不是在田间地头,满脸泪水的作秀,而是扎扎实实的把每一个商品做好,帮农民卖出去。”

    阳视电台的所有人,也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去做这档助农节目的。

    在方野这首《稻香》唱完的时候,上架的五常大米,已经卖出了二十万单。

    购物链接中的《天工开物》这本书,卖出了三十万单。

    这档节目预告片放出时,预约人次就达到了九点八万人,开播观看人次,二十万人。

    当方野唱完《稻香》这首歌时,在线观看人数,已经飙升至三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