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 护理学自考 > 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第1页/共2页)

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第一节 传染病与社区护理

    [单选、多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包括空气、飞沫、尘埃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白喉和肺结核等。

    (2)消化道传播:包括经水传播和经食物传播,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患者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患病动物的肉、乳、蛋等,如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等。另外,通过与疫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3)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来因素称为直接接触传播,如性病、狂犬病等。间接接触传播是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污染日常生活用具(如餐具、玩具)等传播疾病,如伤寒、菌痢等。

    (4)虫媒传播:包括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和机械携带传播,如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传播:经输血、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或医疗器械所引起的传播,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简答]传染病的社区预防:

    (1)管理传染源:①传染病病人的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②病原携带者的管理;③密切接触者的管理;④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①隔离: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一体液隔离、接触隔离、保护性隔离等;②消毒: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预防性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①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②增强特异性免疫力;③药物预防。

    [单选、多选]法定传染病类型: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共39种。

    (1)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3)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上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第二节 常见传染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多选]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报告: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上述情况均属于聚集性病例,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病例分析]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教室和宿舍等扬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论述]管理病毒性肝炎传染源的方法:按病原学进行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及时做好各类患者的隔离消毒工作。特殊行业(饮食、托幼、水源管理等)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患者立即隔离治疗。献血员每次献血前应进行体检,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抗-HCV(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不得献血。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