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科幻小说 > 远东之虎 > 远东之虎第一卷 虎啸满洲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什么时候,任何时候(第2页/共3页)

远东之虎第一卷 虎啸满洲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什么时候,任何时候(第2页/共3页)

 热门推荐:
对着罗斯福沉声道:“总统阁下,实际上我给您的汇报中便包含了此项。”

    顿了顿,马歇尔拿出一份报告交给了罗斯福。见老潘兴目光灼灼的望着他,随即苦笑着拿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备份文件交给了潘兴。

    “这是我们拟定的需要从国防军引进的技术,其中便包括了他们的火箭弹技术……”马歇尔说着,向罗斯福和潘兴解释了一下在他和美军参谋部进行充分的调查并与国防军、美国驻中国军方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的出来的结论。

    这其中,被美军派驻中国的太平洋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史迪威并没有一直的呆在帝都里哪儿也不去。

    相反的,他先在帝都里见识了一遍国防军精锐部队的训练、演习。随后前往国内各地考察。在然后,便是调阅了国防军的战事记录。

    在查阅了大量的战事记录之后,他甚至没有通知东南亚战区总指挥屠三炮便秘密的前往安南前线观察战场上武器的使用和战术布置情况。

    这些经历让史迪威得到了很多一手的资料。而国防军似乎也没有要隐瞒史迪威的意思。所有的一切除去秘密研发基地之外,都敞开来让史迪威去看。

    在史迪威和艾森豪威尔的建议之下,共计有十三项国防军的武器装备被列入了美军希望交换的技术行列内。

    这其中就包括了机载火箭弹技术、车载火箭弹技术、单兵火箭弹和坦克技术……等等。

    “马歇尔,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必须要办好。”罗斯福很满意,而老潘兴也很满意。要知道,马歇尔就是老潘兴亲自提拔的。

    当年的那次演习,马歇尔以中校代理参谋长的身份进入了潘兴的视线。随后他便一直跟着潘兴作战,更是在战后被潘兴一手提拔了起来。

    而马歇尔之所以得到罗斯福的看重,一方面是马歇尔是罗斯福极为敬重的潘兴将军所看好的军人。另外一方面。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身为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提出部队需要推陈出新。

    而在要求退役的老将名单上,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了上去。马歇尔认为,自己等人年事已高,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作战思想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上面无法面对新形势下的战争。

    如果继续留在岗位上只会拖累美国。是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将自己的战友和自己一起清退出了美军。

    罗斯福当时对此套方案作出了批准,但同时拒绝同意马歇尔的辞职。而马歇尔留任之后,随即提拔了包括艾森豪威尔、巴顿、布拉德利、李奇微……等等一系列二战中美军赫赫有名的将军们。

    可以说,整个美军的二战形势和马歇尔的计划是全然分不开的。

    “总统阁下,我的建议是在今年二月底之前这些武器必须完备。我们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运用这些武器。”老潘兴接着道:“如果我估计的没有错,德国人会在夏季对苏联发动进攻……”

    罗斯福闻言一凛,道:“潘兴将军。难道您听到了什么消息了吗?!”

    “没有……”老潘兴摇了摇头,道:“但我感觉,德国人会在那个时间发动进攻……”

    “冬天的苏联是所有人的地狱,机动部队几乎无法进行战斗。而空军也会因为严寒而导致无法起飞。这对于德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他们最佳的进攻机会就是夏季。这点我看出来了,相信德国人不可能看不出来……”

    潘兴对着罗斯福肃然的道:“所以,我们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的确很紧迫,但现在美军的参谋部里还在为如何结束战争而争论。美国国会和战争部中还是有着很多的保守派。

    他们认为大致像上次的世界大战那样。把德国打到谈判桌前就足够了。美国不应该用过多的力量来参与这场战事。

    “十足的傻瓜……”看着那些将领们在兴奋的争论着如何在苏联击垮德国,然后将德国逼迫到谈判桌前调回了国内的艾森豪威尔无不嘲讽的道。

    或许他的声音太大了。竟然引得所有人一下子回头望向了他。在这里,艾森豪威尔的军衔是最低的。他仅仅是个准将。

    “我听到的是你的声音吗?!艾森豪威尔准将?!”坐在主位上的马歇尔脸上的表情不变,在这一片沉静中问道。

    会议室内所有的将军们开始了窃窃私语,他们无不嘲讽的看着艾森豪威尔。他们等着看这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准将被收拾一顿。

    “对不起,将军。这仅仅是我的个人看法……”艾森豪威尔无奈的硬着头皮站了起来。在国防军呆久了,他也染上了屠猛虎和屠三炮那股硬脾气。

    就尼玛是老子说的!怎么地吧!

    “能说说你的看法吗?!”看不出马歇尔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声音毫无变化对着艾森豪威尔道。

    “将军,在座的各位都比我有资格讲话——如果以军衔来衡量的话,我不够资格。”艾森豪威尔耸了耸肩。道。

    “艾森豪威尔,你的话使我感到吃惊,是你自己对我说,你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