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金庸世界,咋一个熟人也没有 > 章节目录 第14章 武馆(第1页/共2页)

章节目录 第14章 武馆(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城中的王城公园、洛阳牡丹园等地,四季花开,尤其是春天的牡丹,更是名动天下。每当花季,洛阳便成为了花的海洋,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松风武馆,位于洛阳城的一隅,虽不显眼,却有着不凡的来历。武馆的门面简朴,由几块陈旧的木板拼接而成,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风化的木匾,上面用褪色的墨迹书写着“松风武馆”四个大字,笔迹略显斑驳,却透出一股子古朴的气息。

    武馆虽小,却有一片开阔的练武扬,地面由坚硬的青石铺就,被无数武者的脚步打磨得光滑如镜。扬中央摆放着几个木人桩,已被无数次的拳打脚踢磨砺得表面光滑,见证了无数弟子的辛勤汗水。

    武馆的一角设有兵器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兵器,从长剑、短刀到枪棍棒,应有尽有,每一件兵器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闪烁着寒光。

    馆主青松道长,原名李青松,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自幼体弱多病,却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十四岁那年,一位游历江湖的青城派高手路过他的家乡,被李青松的坚韧不拔和对武学的渴望所打动,决定收他为徒。

    李青松随师傅进入青城派,开始了艰苦的武学修炼。在青城派的岁月里,他不仅学到了青城派的基本功夫,更得到了传授松风剑法的机会。松风剑法以其轻灵、迅捷、变化莫测而著称,李青松凭借着过人的悟性和勤奋,逐渐领悟了剑法的精髓,成为了青城派中的佼佼者。

    数年后,李青松的师傅因年事已高,决定归隐山林。在师傅的鼓励下,李青松离开了青城派,游历江湖,增长见识。在游历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挑战各地的武林高手,剑法日益精进,声名渐起。

    最终,李青松选择在洛阳城落脚,开设了松风武馆。他以“青松”为号,取其坚韧不拔、四季常青之意,寓意武馆的武学精神。

    李逸风踏入松风武馆,他身着简朴的布衣,腰间别着一柄普通的长剑。他向青松道长深深一鞠躬,恭敬地说道:“弟子辛风,自幼习武,粗通罗汉拳,久闻松风剑法之名,心生向往。今日特来拜师,愿以100两白银为拜师礼金,望道长收留。”

    青松道长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见他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坚定,态度诚恳,没有过多的矫饰和浮夸。道长心中暗自点头,武馆虽是传承武学之地,但也需开门纳徒,以维持生计。李逸风的年纪尚轻,带着一股稚气和对武学的赤诚之心,这让青松道长少了几分顾忌。

    青松道长微微颔首,示意李逸风起身,温和地问道:“你既有心学剑,那是好事。但我松风武馆有规矩,需从外门弟子基础做起,你可愿意?”

    李逸风急忙回答:“弟子愿意从最基础的学起,不怕吃苦,只求道长指点迷津。”

    青松道长见李逸风态度坚决,便不再多问,接受了他的拜师礼金,并宣布收他为外门弟子。他安排李逸风住进了武馆的弟子宿舍,并指派了一位资深的师兄负责带领他熟悉武馆的日常事务和基础剑法的练习。

    自此,李逸风化名辛风,在武馆落下脚来。

    他平日始终坚持分心二用的修炼方法,无论是在练剑、研习轻功,还是日常行走坐卧时,他都在不断地运转体内的混元内力,力求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功修为。

    这种全天候的修炼使得辛风在武馆中的其他活动上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有时,师兄弟们在讨论武学心得或是闲话家常时,他会突然陷入沉思,对外界的谈话似乎充耳不闻。他也经常因为专注于内力的运转而反应迟钝,甚至在与人交流时显得有些呆萌。

    武馆中的师兄弟们开始注意到了辛风的这一特点,他们私下里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呆”。辛风闻之,也就一笑而已,并不放在心上。

    松风剑法,作为青城派的一门绝学,以其轻灵、迅捷和变化莫测而闻名于江湖。这套剑法的精髓在于模仿松树在风中的摇曳生姿,以及风的无形无相、无所不至的特性。

    松风剑法的每一个招式都蕴含着松树的坚韧与柔韧。剑招的起始和结束都如同松枝在风中轻轻摇曳,看似轻柔,却暗藏力量。剑尖的每一次刺出,都如同松针般锐利,直指要害。松风剑法不拘泥于传统的剑法套路,它强调剑走偏锋,以奇制胜。在对战中,剑招往往出人意料,攻敌不备,使得对手难以捉摸其攻击路线。

    松风剑法包含了一系列基础招式,如“松涛起伏”、“风卷残云”、“松影摇曳”等,每一招都有多种变化,可以根据实战需要灵活运用。修炼松风剑法的武者,其身法必须如同风中的松枝一般灵动。在施展剑法时,武者需要轻盈地移动,步伐如同风中的松影,忽左忽右,难以捉摸。

    松风剑法的威力不仅在于剑招的精妙,更在于内力的运用。据说青城高手可将内力灌注于剑身,使得每一剑都蕴含着强大的内劲。修炼到绝顶之处,可以逼出剑气,剑气如同松涛般汹涌澎湃,远距离伤敌。

    青松道人,虽然师出青城派,但他的武学修为并未达到青城派真传高手的境界。在青城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