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说 > 科幻小说 > 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 章节目录 第112章 报纸的出现(第1页/共2页)

章节目录 第112章 报纸的出现(第1页/共2页)

 热门推荐:
    面对如此局面,太子朱标展现出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他的处理方式令朱元璋深感欣慰和满意。

    一时间,民间舆论哗然,人们纷纷对太子赞不绝口,称其为"古往今来第一太子爷"。

    那些曾经遭受冤屈的百姓们,当他们流着感激的泪水接过赔偿时,方才知晓这一切都归功于太子的努力与智慧。

    他们心怀对朱标的感恩之情,纷纷跪地向着太阳叩头致谢,并在家中立起了朱标的生祠,日夜供奉。

    古代舆论是很可怕的,已经开始运作的报社对太子处理淮西勋贵一事大肆宣扬。

    一份报纸,两张大纸只要两文钱,虽说纸不是太好,但好歹可以用不是。

    曾经应天城中的乞儿,如今穿着印有“大明周报”的马甲,抱着一摞报纸穿街走巷的叫卖,报纸一经出现就会被抢购一空。

    那些识字但生活拮据的书生被报社雇佣,站在街口给百姓讲念诵纸上面的内容,不光有朝廷政事解读,还有一些奇闻异事。

    每次读报都有许多百姓驻足听听这周大明发生了什么,朝堂又有那个官员贪污被抓等事情,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由于这份报纸乃是由户部出资筹备,并直接归属于太子管辖,其内容均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书写,即便是寻常百姓也能够轻松理解其中含义。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引起了众多儒学大家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他们认为,百姓只需要按照圣贤书去做就行,没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太多东西。

    作为圣人之后的孔家家主——孔希学更是亲自执笔,写下了一篇长达数千字的文章对报纸进行严厉抨击。

    他在文中说,这报纸竟然未曾刊登半句圣人言论,通篇皆为白话文,简直就是对老祖宗智慧结晶的亵渎与背离,报纸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呼吁读书人抵制报纸的出现。

    孔希学的文章很快就被传遍士林之中,那些自诩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墨客将此文捧在手中多篇诵读,对其中的引经据典还有用词之恰到好处称赞不已。

    随着孔希学在读书人中名声大噪,有些捧孔家臭脚的文人说孔希学乃当代儒学第一大家。

    此话传到曲阜的孔希学耳中,他竟然相信了,认定自己就是当今第一大家,各地的读书人纷纷响应孔希学抵制报纸,报纸的销量一下大跌。

    孔希学听着下人的汇报,笑着点点头心道:“优势在我啊。”而他也萌生自己创办报纸的想法,一篇文章让他体会到这舆论的强大,他有些迷恋这种感觉了。

    报纸销量的下跌很快就报到朱标那里,他发现各地报纸销量断崖式的下跌,明显有人在背后搞鬼,叫来毛骧让锦衣卫去查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天的时间毛骧就前来复命,躬身双手递给朱标将一篇文章说道:“启禀太子殿下,事情起因是衍圣公孔希学一篇文章.......”

    毛骧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述清楚,听完他的话,朱标一拍桌子冷冷说道:“本宫没还没收拾他,他到先跳出来了!他要干什么?跟本宫打擂台吗!”

    “殿下息怒。”毛骧抱拳说道。

    “不关你的事,你先退下吧。”朱标一摆手对毛骧说。

    经历过这么多事的朱标,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沉思片刻自言自语说道:“既然你想要名声,那么本宫就在推你一把。”

    有了对策之后,朱标叫来报社负责人高启。

    三十六岁的高启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洪武元年朱元璋听闻此人的才智应召入朝编修《元史》,洪武三年朱元璋要提拔他做户部右侍郎,高启厌倦朝政,对功名利禄也没有多大的追求,果断的拒绝了,给他金银也被他退还。

    这让朱元璋这个小心眼自然觉得高启是看不起他,将他下了死牢,准备找罪名杀他时,却被朱标拦了下来。(历史上被朱元璋亲自监斩)

    朱标知道高启是一个儒,释,道皆精的人才,苦劝朱元璋许久这才同意。

    朱标来到死牢见到高启闭着双眼安静的盘腿坐着,丝毫不被门外面的大骂声,嘶吼声影响,朱标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打开门后,朱标一个人走了进去。

    至于里面都说了些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很快朱标将高启带了出来,高启的官职没有恢复,他也不稀罕,在朱标安排的小院中住了下来,每日与妻子煮茶焚香,一副飘然世外的感觉。

    就在高启享受了一年的闲云野鹤的日子后,朱标从江南回来突然登门。

    两人坐在书房内。

    朱标将来意告诉高启,想让他出任大明报社的主编,并说这报纸是朝廷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当说到报纸要用白话文书写,高启眼前一亮,他虽然学过儒学,但对那拮据敖牙的措辞很是不满,明明是一个简单的答案,他非得拐弯抹角的让你猜,美其名曰诵读百遍,答案自现。

    他这一年中写了不少的诗,《牧牛词》《伐木词》《田家行》等诗词,他